郑州解放路东头是二七纪念塔,西头是解放路立交桥。一个代表着过去,一个代表着现在,解放路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9月,在解放路长大的郑州市民李理刚告诉上游新闻记者,站在二七纪念塔下,就能想到那段烽火岁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京汉铁路工人代表在郑州召开了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武力阻挠。1923年,为争人权、争自由,总工会2月4日从郑州开始,举行京汉铁路全线总罢工,2月7日罢工惨遭镇压,林祥谦、施洋等英勇就义。
走在刘邓大军进城的解放路上,李理刚说,爷爷小时候,解放路还是一条排污泄洪沟,一到夏日家中臭味熏天,蚊虫乱飞;父亲小时候,解放路是郑州的“第一路”,热闹非凡,路上有水塔,家中喝上了自来水。
走上解放路西边的立交桥,李理刚指着桥说,斜拉式的大桥双向六车道,桥上车水马龙,桥下列车在穿梭,桥东南西北是现代化的“郑州图景”。
郑州解放路,记录了岁月的变迁,见证了城市的发展,诠释了发展速度。
此路原是一条河
郑州解放路原来不是路,是金水河,河水由西向东流。
上游新闻记者从郑州市民政局地名管理办公室了解到,清朝时,此段金水河周边杳无人烟,荆棘丛生,是一块无人居住的沙岗。20世纪初,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在郑州交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离火车站不远的此处渐渐热闹起来,就有了街道,河北岸是迎河街,河南岸叫顺河街。街道上有各式各样的商铺,医院,教堂,骡马行,还有南阳兄弟烟草公司创办的供电公司。
此段金水河成为排污泄洪沟是在1939年。地名办工作人员介绍,当年夏季,郑州连降大雨,金水河河水漫了出来,顺着迎河街和顺河街向城市中心流去。水退时,街道上满是淤泥,最厚处有近一米。为防范城市内涝,商会、民众纷纷捐款,金水河河道改道工程开工。改道后,金水河顺着大石桥向东流去,不再流经迎河街、顺河街。此段河道成了季节性排污泄洪沟。
排污泄洪沟里臭气熏天,沟两侧的街道脏乱差,毫无规划可言。
今年46岁的李理刚居住在解放路旁的小区内,他的爷爷曾住在解放路附近。他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彼时,沟两侧街道上人流如织,虽繁华但垃圾遍地,又脏又乱。生活污水、皮行污水、澡堂污水流进沟中,沟中的污水像稀释后的酱油。
李理刚说:“我爷爷家就住在沟边上,说是房子,其实就是四根柱子撑着房顶,墙是后来用石头一点点垒起来的。爷爷和我说夏天特别难熬,臭味从石头缝中飘进来。蚊子满屋乱飞,打不完。早上一觉醒来,身上到处都是蚊子咬的包。”
郑州“第一路”
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
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记录了解放军进郑州的盛况。照片中,头戴钢盔、手持钢枪、脚打绑腿的解放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在路中间行军,举着“打到大西南解放全中国”的横幅,路两侧站满了兴高采烈的人,有的在鼓掌,有的探头张望,有的在和解放军握手。
地名办提供的资料显示,10月22日,刘邓大军沿着迎河街、顺河街,以及干涸的河道进入郑州。来不及休整,10月23日,大军离开郑州南下;10月28日进驻武汉,朝大西南打去……
刚解放的郑州百废待兴。1950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合并迎河街和顺河街,填平河道。1950年8月,一条长971米,宽23米的水泥路建成,这条路被命名为解放路。这是郑州解放后修建的第一条水泥路,被称为郑州“第一路”。
父亲告诉李理刚,解放路建成后,周边脏乱差的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路两旁栽下行道树,解放路成为郑州第一条林荫路。路上很是热闹,有耍猴的、变戏法的、说书的……让人目不暇接。
李理刚家的生活条件也提高不少,原先他的爷爷挑井水喝,后来路上装了一个水龙头,众人排队接水喝;他的爷爷没上过学,他的父亲在解放路上的解放路一小上学。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解放路还是当地的金融和文化中心。李理刚说,郑州第一家书店——郑州新华书店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郑州支行都在解放路上。
此外,解放路还是重要的交通中转站,从郑州火车站下车后步行约15分钟便到了解放路。解放路两旁停满了发往各地的大客车。
郑州解放路旧照。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二七广场和二七纪念塔
李理刚的爷爷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在解放路东头公审张世荣。
史料记载,张世荣是杀害司文德、汪胜友烈士的凶手。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郑州组织成立总工会,高举“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的战斗旗帜,在全国各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下,举行了震撼世界的“二七”大罢工。民国初期,张世荣在吴佩孚部队十四师任副官,后任京汉铁路郑州机车厂领班。1926年8月30日晚,张世荣勾结军阀部队将参加“二七”罢工谈判的工人代表司文德逮捕,严刑拷打,同年10月15日将司文德、汪胜友押至郑州西关外五虎庙处杀害。1952年2月7日,郑州工人及各界代表在解放广场隆重集会,公祭司文德、汪胜友烈士,公审“二七”惨案凶犯张世荣。张世荣在当年司、汪两位烈士就义地伏法。
李理刚说:“爷爷告诉我,公审时,解放路上来了一万多人,场面极为壮观。为纪念两位烈士,解放广场更名为二七广场。后来,广场旁边还修建了二七纪念塔。”
二七纪念塔于1971年7月1日动工,9月29日落成。
8月7日,上游新闻记者来到二七纪念塔。二七纪念塔雄伟壮观,具有中国民族建筑的特点。塔为双身并联式塔身,从南北方向看则为双塔,从东西方向看为单塔。塔高63米,共1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顶高矗一枚红五星。塔内陈列着“二七”大罢工的各种历史文物、图片、文字资料。
二七纪念塔是郑州地标建筑。李理刚说,小时候,他天天能看到游客在二七纪念塔下留影拍照。这里直到今日仍是郑州的旅游打卡地。
李理刚说,二七纪念塔原是解放路上最高建筑,随着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它显得有些矮了,但不变的是二七纪念塔钟楼整点播放《东方红》。歌声响起,心潮澎湃。
“没到二七纪念塔,就没到郑州”,这是郑州人常说的一句话。
东西大动脉解放路立交桥
2010年12月26日,解放路立交桥建成通车,这是郑州第一座斜拉式立交桥。从1987年到2005年,设计方案一改再改,仅规划就做了6轮。桥全长1710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40千米/小时;工程总投资5.9亿元人民币。解放路立交桥地处郑州市中心城区,横跨京广、陇海两条铁路线,施工场地狭窄、环境复杂,对施工的技术要求很高。施工单位采用多种桥梁施工技术,其中引桥桥体要采用的转体工艺,是先沿着铁路线按南北方向施工,建好后,再把桥体旋转,与主桥体连接。引桥转体长度,宽度,转体重量,转体角度均为当时国内同类桥梁之最。
解放路立交桥曾刷新了当时的全国纪录:2010年1月27日,解放路立交桥铁路东侧重达17100吨的桥体,转体60.4°,成功实现“华丽转身”,转体重量刷新当时全国纪录。
李理刚说,解放路立交桥东接二七商圈,南依火车站商圈,西靠碧沙岗商圈,它飞身一跃将三大商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解放路立交桥也是个旅游打卡地,站在桥上看桥下列车穿梭,看车站里来往的人群,郑州的东南西北也一览无余。“最好是晚上来,灯光和景色很适合拍几张情绪相片。”
李理刚说,郑州解放路融合了郑州的过去和现在,它是一扇郑州的窗口。
上游新闻记者 牛泰
编辑:邹渝责编:郎清湘,官毅审核:冯飞
精彩推荐
RECOMMEND
热门评论
TOP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