繀车……东齐海岱之间谓之「道轨」。西晋齐地临淄人左思《蜀都赋》
外则轨躅八达,里闬对出。(刘良注:“轨,车也。躅,迹也。”)三国蜀人陈寿《三国志·郤志传》
回轨异途。东汉《说文》
从車九聲。居洧切。清《康熙字典》
又叶果許切,音舉。【陸機·凌霄賦】削陋跡于介丘兮,省仙遊而投軌。覬情累以遂濟兮,豈時俗之云阻。(陆机是西晋吴郡吴县人,也就是后来的苏州人)也就是说,象棋中的「车」是古代山东齐地的方言,正确的写法是「轨」。总而言之,「軌」字形中就包含「车(古人写字有时候会投机取巧,例如把衚衕),古人也用来指「车」,也可以念作「举」。方言在某些时候变成全国通行的标准词汇也屡见不鲜。因此,象棋中的「车」就是古代齐人所说的「轨」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而且,貌似现在还有不少方言,把车念作类似「九」或「举」的音,也算一些辅证吧。最后,我引用的文献,主要是西汉到三国时期的。从时间上来说,就比其它答主都更靠谱吧。<hr/>补充:象棋中的车,指的是「战车」。战车也叫「兵车」。东汉《说文》
軍(車),兵車也。舉云切也就是说,齐语中的「轨」,也有可能是来自于「军」。
丘迟《答徐侍中为人赠妇诗》丈夫吐然诺,受命本遗家。糟糠且弃置,蓬首乱如麻。侧闻洛阳客,金盖翼高车。谒帝时来下,光景不可奢。幽房一洞启,二八尽芳华。罗裙有长短,翠鬓无低斜。长眉横玉脸,皓腕卷轻纱。俱看依井蝶,共取落檐花。何言征戍苦,抱膝空咨嗟。沈约《冠子祝文》蠲兹令日,元服肇加;成德既学,童心自化。行之则至,无谓道败。敦以秋实,食以春华。无耻下问,乃致高车。子孙千亿,广树厥家。沈约《相逢狭路间》相逢洛阳道,击声流水车。路逢轻薄子,伫立问君家。(以下略)吴均《征客诗》公卿来怅别,葭声在狭斜。玉樽浮云盖,朱轮流水车。鞚中悬明月,剑杪照莲花。王僧孺《寄何记室诗》思君不得见,望望独长嗟。夜风入寒水,晚露拂秋花。何由假日御,暂得寄风车。《答唐娘七夕所穿针诗》倡人助汉女,靓妆临月华。连针学并蒂,萦缕作开花。孀闺绝绮罗,揽赠自伤嗟。虽言未相识,闻道出良家。曾停霍君骑,经过柳惠车。无由一共语,暂看日升霞。萧统《七契》(缺)萧统《上林》千金騕袅骑,万斥流水车。争游上林里,高盖逗春华。何逊《南还道中送赠刘咨议别诗》一官从府役,五稔去京华。遽逐春流返,归帆得望家。天末静波浪,日际敛烟霞。岸荠生寒叶,村梅落早花。游鱼上急水,独鸟赴行楂。目想平陵柏,心忆青门瓜。曲陌背通垣,长墟抵狭斜。善邻谈谷稼,故老述桑麻。寝兴从闲逸,视听绝喧哗。夫君日高兴,为乐坐骄奢。室堕倾城佩,门交接幰车。入塞长云雨,出国暂泥沙。握手分歧路,临川何怨嗟。刘遵《相逢狭路间》春晚驾香车,交轮碍狭斜。所恐帷风入,疑伤步摇花。含羞隐年少,何因问妾家。青楼临上路,相期竟路赊。王筠《春游诗》丛兰已飞蝶,杨柳半藏鸦。物色相煎荡,微步出东家。既同翡翠翼,复如桃李花。欲以千金笑,回君流水车。萧纲《茱萸女》茱萸生狭斜,结子复衔花。遇逢纤手摘,滥得映铅华。杂与鬟簪插,偶逐鬓钿斜。东西争赠玉,纵横来问家。不无夫婿马,空驻使君车。萧纲《乌栖曲四首 其三》青牛丹毂七香车,可怜今夜宿倡家。倡家高树乌欲栖,罗帏翠帐向君低。萧纲《娈童诗》娈童娇丽质,践董复超瑕。羽帐晨香满,珠帘夕漏赊。翠被含鸳色,雕床镂象牙。妙年同小史,姝貌比朝霞。袖裁连璧锦,笺织细种花。揽裤轻红出,回头双鬓斜。懒眼时含笑,玉手乍攀花。怀猜非后钓,密爱似前车。足使燕姬妒,弥令郑女嗟。萧纲《守东平中华门开诗》脂车向驰道,总辔息中华。落关犹待漏,交戟未通车。薄云初启雨,曙色始成霞。堑流铺紫若,城风泛橘花。弦诵终无取,顾己自怀嗟。萧纶《见姬人诗》春来不复赊,入苑驻行车。比来妆点异,今世拨鬟斜。却扇承枝影,舒衫受落花。狂夫不妒妾,随意晚还家。萧绎《歌曲名诗》啼乌怨别偶,曙鸟忆离家。石阙题书字,金灯飘落花。东方晓星没,西山晚日斜。縠衫回广袖,团扇掩轻纱。暂借青骢马,来送黄牛车。沈君攸《羽觞飞上苑》上路薄晚风尘合,禁苑初春气色华。石径断丝阑蔓草,山流细沫拥浮花。鱼文熠爚含馀日,鹤盖低昂照落霞。隔树银鞍喧宝马,分衢玉轴动香车。(以下略)谈士云《咏安仁得果诗》月上河阳县,来看洛阳花。掷果人相 ,非是故停车。《七召》 (缺两段)《鄱阳歌》(缺)刘孝先《春游》(缺)《萧衍接民间为萧恪歌》(缺)【入魚韵者】
虞羲《敬赠萧咨议诗》(以上略)千乘之后,好道轼闾。开府之日,有弓有舆。久勤引领,独下辟书。鸣笳启路,托乘后车。(以下略)陆倕《以诗代书别后寄赠诗》(以上略)余本水乡士,闭门江海隅。时逢世道泰,蹇足步高衢。名成宦虽立,效微功日疏。入仕乘肥马,出守拥高车。关门游昔吏,迁亭有故书。江派资贤牧,宗英出建旟。不劳王布鼓,无赖露田车。弼政非责实,求名已课虚。长卿病犹在,修龄疾未祛。讵知亭长肉,宁挂府丞鱼。(以下略)张率《河南国献舞马赋应诏》将绝尘而弭辙,类飞鸟与駏驉。总三才而驱鹜,案五御而超摅。翳卿云於华盖,翼条风於属车。无逸御於玉轸,不泛驾於金舆。饬中岳之绝轨,营奉高之旧墟。徐勉《伏暅墓志铭》东区南服,爱结民胥。相望伏阙,继轨奏书。或卧其辙,或攀其车。或图其像,或式其闾。思耿借寇,曷以尚诸。何逊《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诗》缘沟绿草蔓,扶楥杂华舒。轻烟澹柳色,重霞映日馀。遥遥长路远,寂寂行人疏。我心怀硕德,思欲命轻车。高门盛游侣,谁肯进畋渔。褚翔《雁门太守行》三月杨花合,四月麦秋初。幽州寒食罢,郑国采桑疏。便闻雁门戍,结束事戎车。去岁无霜雪,今年有闰馀。月如弦上弩,星类水中鱼。戎车攻日逐,燕骑荡康居。大宛归善马,小月送降书。寄语闺中妾,勿怨寒床虚。刘孝威《半渡溪》本厕偏伍伴,一战殄凶渠。制赐文犀节,驿报紫泥书。入营陈御盖,还家乘紫车。皇恩知已重,丹心恨不纾。渡泸且不畏,凌溪嗟有馀。庾肩吾《看放市诗》旗亭出御道,游目暂回车。既非随舞鹤,聊思索枯鱼。悬龟识季主,榜酒见相如。日中人已合,黄昏故未疏。萧绎《玄览赋》(以上略)爰八命而建,诚非亲而勿居。应鸣於龙角,覆缇幕於熊车。开辕门於淮渚,泛船皇之容与。(以下略)萧绎《侍中新渝侯墓志铭》(缺)《七召》(缺)任昉《答陆倕感知己赋》(以上略)居非连栋,行待同车。冬夜不足,夏日靡馀。肴核非饵,丝竹岂娱。我未舍驾,子已回舆。(以下略)王僧孺《从子永宁令谦诔》(以上略)昭昭洪胄,映策光书。违嬴避项,从惠迁徐。基忠践孝,抱约怀虚。有显而默,匪屈伊舒。如兹邴魏,譬彼董疏。入登高阙,出启精庐。瞻星画野,望阃推车。履仁不匮,蹈道有馀。九世盛矣,七叶光诸。往弼睿主,来传英储。峨峨三祖,罗室并居。前瞻紫阙,傍望白渠。高轩霞被,四马龙栌。温温司武,皎皎秘书。(以下略)从上述韵例中我们能够看出:0. 「车」字的两读基本上是同义的。典型例子为「高车」既可入麻韵,也可入魚韵。1. 入麻韵的韵文多为相对较新的五言诗歌,而入魚韵的韵文则大多为赋、墓志铭等相对来说更「正式」的文体。推论:在南北朝时期,「车」的两读可以视为文白异读,二者语义上差别不大,只是入魚韵的读法相对正式,入麻韵的读法相对日常而已。后世选用「居」这个音作为象棋中「车」的读音大概纯粹是因为读这个音显得比较有文化,没有别的动机。二者在语音上也确实是同源的。韵母的情况很明确。在南北朝时期,「车」的魚韵一读可以拟作 /kɯɤ͗/(平声),而麻韵一读可以拟作 /tʃʰia/(平声)。大量证据表明 /-ɯɤ͗/(平声)与 /-ia/(平声)这两个韵母几乎只有一个来源:《诗经》魚部 *-a。这同时也意味着拿《诗经》的用韵情况来论证「车」字本来读哪个音乃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在《诗经》时代,「车」字无论读哪个音都能与「琚」等字押韵。声母的情况则要复杂一些。我们很容易注意到「舆」这个字——南北朝读 /jɯɤ͗/(平声)——与「车」应该是同源的,也就是说语音为 /kɯɤ͗/、/jɯɤ͗/、/tʃʰia/ 的这三个词应该都是同源的。结合一些其他谐声或同源现象(例如「赤 /tʃʰiak/」「赫 /χʵạk/」从「亦 /jiak/」声,「贯 /qʷɑn/」「串」「穿 /tʃʰʷiɛn/」同源等等),我们可以作出如下猜测:車 **C-la → *kɫa → *ka → /kɯɤ͗/;車 **C-la → *ɫ̥a → /tʃʰia/;輿 **C-la → *ɫa → /jɯɤ͗/。此处 **C- 表示难以确定的语音成分。
精彩推荐
RECOMMEND
热门评论
TOP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