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女史箴图》、双羊尊、西周康侯青铜簋、邢侯簋、汉代玉雕驭龙、《青绿山水图》、《茂林迭嶂图》、《携琴访友图》、《华岩变相图》、《墨竹图》、《永乐大典》等。
1、《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作品描绘女范事迹,有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的故事;有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误朝政的故事等。其余各段都是描写上层妇女应有的道德情感,带有一定的说教性质。
虽然作品蕴涵了妇女应当遵守的道德信条,但是对上层妇女梳妆妆扮等日常生活的描绘,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贵族妇女的娇柔、矜持,无论身姿、仪态、服饰都合乎她们的身份和个性。
《女史箴图》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
2、《华岩变相图》
是宋代字画,将《华严经》内容以绘画的形式加以表现,用以宣传佛教教义。所谓变相,指依经典之记载,描绘佛之本生谭,或净土庄严、地狱相状等之图画,用以宣传教义。
又作变像、变绘。略称变。变,乃变动、转变之意,即将种种真实之动态,以图画或雕刻加以描绘,如画弥陀净土之相,称为弥陀净土变;画兜率天弥勒净土之相,称为弥勒净土变;依华严经所画之七处八会或七处九会,称为华严变相;画地狱之种种相,称为地狱变相等。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3、双羊尊
筒形口,腹为双羊前躯相背状。羊角大弯曲,尊口下饰弦纹和龙面饕餮纹,较为罕见。羊颌下及腹下饰扉棱,象征须和腹部垂毛。饰龙面纹,腹饰鳞纹,腿饰龙纹。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现藏英国大英博物馆。
4、汉代玉雕驭龙
汉代玉雕驭龙是中国古代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但以为历史政治等原因流失在欧洲等国家。现收藏在大英博物馆。
5、《携琴访友图》
“携琴访友”这样一个题材,在古代绘画、瓷器、漆器和雕刻中十分常见,本作为宋代画家范宽绘制。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1、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由东晋顾恺之根据西晋张华的《女史箴》一文所绘,宣扬宫廷妇女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全卷共12段,现存9段,每段后有“箴”文。
《女史箴图》描绘女范事迹,有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的故事;有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误朝政的故事等。其余各段都是描写上层妇女应有的道德情感,带有一定的说教性质。
圆明园成为继紫禁城的另一个政治中心后,《女史箴图》珍藏于此。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时,《女史箴图》先被英军盗运回国,后经多次转手,现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
2、四十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包括正大光明、勤政亲贤、方壶胜境、蓬岛瑶台等。四十景图绘制了园内独成格局的40处园林风景群。一个景就是一座“圆中园”或园林建筑群。所绘建筑、泉石等景观,皆为写实风格,只是背景的山石属于写意的。
四十景图由当时最知名的宫廷画师唐岱、沈源等历经十一年绘制而成。由乾隆御笔题诗,工部尚书汪由敦书写,盖有“圆明园宝”等99颗图章。绘工精美,书法飘逸。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这套珍贵的彩绘图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藏于法国国立图书馆。
3、金瓯永固杯
华莱士典藏博物馆武备厅内收藏有一对“金瓯永固”杯,一铜一金。铜杯高12.8厘米,口径7.44厘米,最宽8.06厘米。金杯高12.6厘米,口径7.71厘米,最宽8.18厘米。
“金瓯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权永固。“金瓯永固杯”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杯口边铸有“金瓯永固”、“乾隆年制”篆书。
根据华莱士典藏博物馆馆方资料显示:这对“金瓯永固”杯为法军上校杜潘(Du Pin)于1860年从圆明园获得,华莱士爵士在1872年伦敦拍卖会上购得。
4、马首铜像
马首铜像造工精美,栩栩如生,无论眼神、张口和微伏耳形等姿态,都自然逼真。毛发的刻画也是纤毫毕现,细致动人。而鬃毛的自然铺叠和流利的条理更是一绝,这在其他兽首上是很难见到的。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马首铜像被掠夺藏于法国,2007年由何鸿燊购得后捐献国家,后藏于北京保利博物馆。
5、骏骨图
《骏骨图》是宋亡之后常见的遗民题材,是元代画家龚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骏骨图》描绘了一匹饥肠辘辘的马,它瘦骨嶙峋,几乎抬不起头来,但仍可从其如炬目光中感受到不屈精神。图右上角钤有“淳化轩图书珍秘宝”印和“淳化轩”朱文长方印,说明此轴原藏于圆明园淳化轩内。
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此画被人从圆明园掠出。后辗转到了日本,被阿部房次郎(1868-1937)家族收藏。1943年,其长子阿部孝次郎将一百六十余件中国古代书画,捐赠给大阪市立美术馆。
圆明园内的奇珍异宝有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六角套瓶、女史箴图、四十景图、康熙玉如意等。具体介绍如下:
1、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2、清乾隆外粉青酱釉地描金银莲纹粉彩镂空三多瓜果内心绘青花缠枝花卉纹六角套瓶
此瓶是清督陶官唐英创造发明的新品种,也是创造发明“转心瓶”的过渡期,在工艺和科技含量上都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外层不是圆的球型,而是六角镂空,在造型、制坯、镂空、夹层等工艺上,制造难度又加了一层。
3、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
4、四十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是根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按其绘法不同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工笔彩绘图,仅有一套,原存于圆明园。
第二类为墨线白描图,共有3种版本:一是由词臣奉旨校刊乾隆《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的附图,有乾隆十年内府行本;二是光绪十三年石印再版《圆明园图咏》所附分景图,原由孙祜、沈源合绘;三是张若霭绘制的四十景。
5、康熙玉如意
康熙玉如意由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的,长近半米,颜色是白中透绿,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如意的形状像长柄钩,钩头呈灵芝型或云型,柄微曲。明、清两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 意,幸福来临,是供玩赏的吉利器物。
精彩推荐
RECOMMEND
热门评论
TOP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