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消息,4月7日下午,第二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在复旦大学相辉堂举行。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以“中国数学的现状与未来”为题作报告。这也是丘成桐1980年首次到访复旦大学后的第二次访问。
丘成桐曾被国外同行评价为“数学界的恺撒大帝”,他1949年生于广东省汕头市,1969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1971年获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学位,1982年33岁时获国际数学界最高荣誉的菲尔兹奖。丘成桐目前致力于为“数学强国”做贡献、带新人,他现为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求真书院院长,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致力于数学学科的发展和数学人才的培养。
图为丘成桐。复旦大学供图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青年数学家选择回国发展。中国数学能不能在国际上崛起、有所发展,我认为最重要看未来3年如何发展。”丘成桐说,中国青年学生、学者的数学水平不比欧美等老牌数学高水平国家差,但有一个主要问题需要克服——做学问是为了追求大自然的真理、是真的对某个方向的研究有兴趣、想创新,而不是为了拿一个“帽子”、拿一笔经费去迎合某些评审的喜好。
图为丘成桐演讲现场。复旦大学供图
丘成桐的话,主要说给青年学子、青年教师们听,也是在为青年人争取最好的科研环境。丘成桐说,如果未来3年学术环境不能有所改变,恐怕目前引进的优秀学者会逐渐离开中国,“这不是危言耸听,现在有能力的学者来中国,是希望未来能在世界数学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如果中国不能提供这样的学术环境,他们恐怕会选择离开。”
丘成桐所说的“学术环境”,并不是指金钱、经费,而是指一个科学、公平的评审系统。
他说,近年来在国家和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针对数学家的资助、投入越来越多,中国的数学家在经费方面不比欧美发达国家少。然而,这些奖项的评估、晋升,却很少征求国际专家的意见,大部分意见由国内同行来决定。而中国数学学科的大部分学者年龄偏大,对现代数学发展的认识不够全面,对一些新兴学科的评估不够准确。
而一些学校即便引入了国际评估,其评估很多也是以论文多少、影响因子高低等来做决定。“这样的方法对于一般学问还算靠谱,但对于最前沿的学问却是远远不够的。”丘成桐说,引导世界的论文和最前沿的技术,并不是通过前述方法来评价的,“我们的高校既缺乏前沿科学家,又较少征求全球专家的意见,即使征求,也多局限于华裔学者,那实在是不够全面。”
丘成桐针对评价问题,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去年,在北京市的支持下,他与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的同仁们一起筹办国际基础科学大会,这场大会拟在今年7月举行,拟邀请全世界在数学、理论物理和工程上有重要贡献的学者,讨论前沿学问,并评选出“最佳论文奖”。为了这个“最佳论文”,组委会把数学、理论物理和工程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分为约40个分支,每个分支找到5名该领域最活跃的专家,来自欧美、俄罗斯、以色列、日本、印度等国家,其中5人是菲尔兹奖得主、2人是诺贝尔奖得主、2人是图灵奖得主,另有20多名其他国际大奖专家和60多名世界各地科学院院士。
而前述160多人经过1个多月讨论、评选出的87篇论文中,只有5篇是国内大学教授的作品,有70多篇是美国大学教授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在国内得到重要奖项的学者并没有入选。
“我注意到,深圳、上海、杭州等地方都给了数学家们很好的、丰厚的奖励,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经国际同行挑选出来的5篇优秀论文的作者,都没有拿到过前述奖项。”丘成桐说,前述87篇论文中有24篇来自华裔作者,而这24人中只有一两人最近回到祖国工作,“是因为国内给的经费不够吗?并不是。这个现象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反思。”
丘成桐说,中国数学的未来,在于年轻人,“我们要鼓励年轻人建立明确的目标,要有志气成为世界一流的学者,做出突破性的工作。而不是让年轻人的志愿就是拿政府颁发的各种‘帽子’,当个院士,或者是拿诺贝尔奖。”
他说,做学问的目标是要找到大自然的奥秘,找到一切有意义的规律,而不是为了“帽子”做学问。
两年前,为保障“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顺利开展,清华大学求真书院成立,丘成桐担任院长。这两年,他前往全国各地走访中学甚至小学,选拔综合素质优秀且具有突出数学潜质及特长的学生。他发现,历史<爱尬聊_健康养生>上几乎所有数学大师都是在十三四岁时开始发力。苏联数学界一代大师、首届沃尔夫数学奖获得者盖尔范德也曾提出,对未来顶级职业数学家进行数学专业培养,应当从13-16岁期间开始。
选拔人才后,丘成桐认为“激发好奇心”是第一步,“从好奇心发展出来的科学,往往会拥有比其他科学都要强大的影响力。”
这不是丘第一次强调好奇心的重要性。他曾在分析“中国孩子数学都很好,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数学家”这一问题时,就指出中国孩子与欧美孩子在好奇心、兴趣上的差异。
“欧美最好的孩子的数学教育其实比我们好很多,他们的老师不仅教了数学的内容,还教他们把数学的兴趣提起来,他们对数学有真正的兴趣,有很大的原动力去寻找数学美妙的地方;中国的小孩子,很多看不到数学最精华的地方,把题目做好、考好试,就很开心了。”丘成桐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数学的真谛不是做人家所给的题目,而是要自己能发掘出一个好的方向、好的题目,要去做突破性的创新研究。
精彩推荐
RECOMMEND
热门评论
TOP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