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亚威农少女》是谁画的啊??

泡妞宝典 浏览量:0 | 2023-04-07 17:28
+关注
你好请<爱尬聊_知识大全>问一下,《亚威农少女》是谁画的啊?
大山2 2022-05-15 08:07

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时期(1907—1916年)油画作品


200839xy 2022-05-15 08:12

《亚维农少女》,毕加索作,1907年,油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亚维农的少女

1906年毕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刻和塞尚绘画影响,而转向一种新画风的探索。于是,他画出了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亚维农少女》。这幅不可思议的巨幅油画,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亚维农少女》始作于1906年,至1907年完成,其间曾多次修改。画中五个裸女和一组静物,组成了富于形式意味的构图。这幅画的标题是由毕加索的朋友安德鲁·塞尔曼所加,据说毕加索本人对之并不喜欢。但不管怎样,这只不过是作品名称罢了。在现代艺术中,标题与作品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画家们常常有意识地不以标题来说明作品的内容。毕加索这幅《亚维农少女》,想必亦是如此。该画原先的构思,是以性病的讽喻为题,取名《罪恶的报酬》,这在最初的草图上一目了然;草图上有一男子手捧骷髅,让人联想到一句西班牙古老的道德箴言:“凡事皆是虚空”。然而在此画正式的创作过程中,这些轶事的或寓意的细节,都被画家一一去除了。其最终的震撼力,并不是来自任何文学性的描述,而是来自它那绘画性语言的感人力量。   这幅画,可谓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画面左边的三个裸女形象,显然是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右边两个裸女那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则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野兽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并将它们介绍给毕加索。然而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的,是毕加索,而不是野兽派画家。在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因而这幅画(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述),“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在这里,毕加索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是,在这破坏的过程中他又获得了什么呢?当我们从第一眼见到此画的震惊中恢复过来,便开始发现,那种破坏却是相当地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我们注意到,这些碎块并不是扁平的,它们由于被衬上阴影而具有了某种三度空间的感觉。我们并不总能确定它们是凹进去还是凸出来;它们看起来有的象实体的块面,有的则象是透明体的碎片。这些非同寻常的块面,使画面具有了某种完整性与连续性。   从这幅画上,可看出一种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新手法,这种手法早在塞尚的画中就已采用了。我们看见,画面中央的两个形象脸部呈正面,但其鼻子却画成了侧面;左边形象侧面的头部,眼睛却是正面的。不同角度的视象被结合在同一个形象上。这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语言,被更加明显地用在了画面右边那个蹲着的形象上。这个呈四分之三背面的形象,由于受到分解与拼接的处理,而脱离了脊柱的中轴。它的腿和臂均被拉长,暗示着向深处的延伸;而那头部也被拧了过来,直楞楞地对着观者。毕加索似乎是围着形象绕了180度之后,才将诸角度的视象综合为这一形象的。这种画法,彻底打破了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始的五百年来透视法则对画家的限制。   毕加索力求使画面保持平面的效果。虽然画上的诸多块面皆具有凹凸感,但它们并不凹得很深或凸很高。画面显示的空间其实非常浅,以致该画看起来好像表现的是一个浮雕的图像。画家有意地消除人物与背景间的距离,力图使画面的所有部分都在同一个面上显示。假如我们对右边背景的那些蓝色块面稍加注意,便可发现画家的匠心独具。蓝色,通常在视觉上具有后退的效果。毕加索为了消除这种效果,便将这些蓝色块勾上耀眼的白边,于是,它们看上去就拼命地向前凸现了。   实际上,《亚维农少女》是一个独立的绘画结构,它并不关照外在的世界。它所关照的,是它自身的形、色构成的世界。它脱胎于塞尚那些描绘浴女的纪念碑式作品。它以某种不同于自然秩序的秩序,组建了一个纯绘画性的结构。


向进 2022-05-15 08:13

20世纪初的法国画坛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改革之风一阵紧似一阵。传统艺术拆了东墙补西墙,手忙脚乱地守护着最后的阵地。野兽派摇旗呐喊,要画他们心中的自然,马蒂斯理直气壮地对质问他的艺术的人说:“这是一幅画,不是照片。”一位夫人小心翼翼地问:“先生,我们女人的脚是这样的吗?”他高傲地回答:“夫人,画里没有脚。”毕加索(1881-1973)深受野兽派的影响,但是却不愿追随他们,他认为野兽派的改革是小打小闹,“一幅绘画作品通常是种种添加的总和。”而毕加索要和传统艺术进行彻底的决裂,“在我这里,一幅绘画作品则是种种破坏的总和”。首先,毕加索和马奈一样,要和传统道德对着干,他决定画一幅妓女群像。注意,他不是画一个,而是画几个妓女,画题是《亚威农少女》。亚威农是巴塞罗那的一条街道,著名红灯区。亚威农少女就是此地招揽嫖客的妓女。到法国之前,毕加索开了一个玩笑,把画家马克斯的祖母、自己的女友费尔南德还有玛丽-洛朗森都作为模特画进他的画里。按照最初的想法,画里也有男人,其中一个人拿着骷髅,另一个人是水手。似乎画家的初衷是劝喻女人看透生死。但是毕加索画着画着就改变了主意,《亚威农少女》就变成了后来的样子。根据留存的资料,我们知道毕加索曾进行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起初的几幅草图虽然有些夸张,但形象仍然比较传统。只是越到后来,形象的变形越大胆。在大量的草图和人物习作中,发现了十六世纪希腊画家格列柯和现代画家塞尚的影响,发现了古埃及、法属刚果的雕像以及其他影响的痕迹。画稿初步完成后,他又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这幅凝聚着毕加索心血的作品一亮相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它实在太丑了,太难懂了,连他的好友都接受不了。义愤填膺的马蒂斯发誓要反击。一位有影响的俄国收藏家断言:“这对法国美术真是一大损失!”他的朋友兼赞助者斯坦因称其为“上帝的破烂”。在一片咒骂声中毕加索陷入孤立。有人甚至担心他会在这幅使他身败名裂的名画后上吊自杀。一个世纪过去了,“《亚威农少女》开启了一个崭新的艺术时代”,这个当年只有少数人坚持的观点已成为不容撼动的历史定论。


ty_茹果741 2022-05-15 08:13

ABCD都是错误答案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是立体主义的处女作。画面用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的另一幅《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绘画。主要是无情揭露了法西斯的暴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


csakawper#p#vol 2022-05-15 08:20

毕加索于1881年10月25日出生。他的出生有如小天使的降临。他天生聪颖,4岁时就会剪出一些稚气的花草动物图案,把它投到墙壁上,逗家人笑。再加上又受到父亲的熏陶,他对绘画的兴趣日益俱增。有一天他向父亲提出:“带着油筒和油笔进学校。”父亲依了他。从此毕加索就在绘画王国里驰骋。1896年4月,《科学与仁慈》这幅采用传统的学院派画法的作品捧走了全省美展的金像奖。这幅作品的成功给毕加索带到了荣耀和声誉。但是毕加索没有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而是选择了创新,于是他来到了巴黎,得到莫里斯的指点。

1900~1904年期间,毕加索的作品频繁出现,其中以《生活》最为优秀,在崭新的世纪里,毕加索想要做的远远不止这些,他要有新的创造。

终于,《亚威农少女》创作出来了。这幅奇异的作品,让人们议论纷纷,但人们不知道这正是毕加索进行艺术革命的头一枪。作品中的人物的身体像是用几何图形拼凑起来的。后来他的这种画法被人称为“立体主义”,因为“立体主义”确实能把人物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得到了主流艺术界的承认。

从此以后,毕加索就用他那超现实主义的手法作画。随着环境的变化,超现实主义也变得更加夸张,甚至对“美”的禁区也发起挑战。

二战时期,毕加索参加了战争。他先后创作出《格尔尼卡》、《安迪伯夜钓》等向法西斯表示抗议。二战结束后,他作为和平使者又创作出《和平鸽》等作品。

1973年4月8日,毕加索永远地离开了这个让他留恋的世界,终年91岁。

[我还想知道]

毕加索为人类留下近5万件绘画、版画、雕刻、浮雕、陶瓷艺术等作品。他同时还是诗歌界的杰出代表。

1956年5月,著名中国画家张大千在巴黎毕加索的家里做客。毕加索抱出200多幅仿齐白石的作品,请张大千指正。


glendon#p#uogBI 2022-05-15 08:27

一般公认为立体主义的第一张作品就是毕加索的这张《亚威农少女》。在画中,五个裸女的色调以蓝色背景来映衬,背景也作了任意分割,没有远近的感觉,人物是由几何形体组合而成的。立体派采用一种把所有描画的对象打碎再重组方式,予以自身的含义。用毕加索自己的话来说“绘画有自身的价值,不在于对事物的如实的描写。我问我自己,人们不能光画他所看到的东西,而必须首先要画出对他的认识。”


文章剩余50%

精彩推荐

RECOMMEND

热门评论

TOP COMMENTS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立即登录评论
分享到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