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荷沙鸟图》、《荷花图》、《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荷花鸳鸯图》。
1、《疏荷沙鸟图》
《疏荷沙鸟图》是宋代佚名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格调典雅,用笔精致,画风细腻,荷叶枯黄的斑点和细小的筋脉均描绘得一丝不苟。
2、《荷花图》
《荷花图》是中国近代画家张大千创作的水墨画,该作品绘画的是荷花,整幅画,构图饱满,疏密有致,用笔豪放大气,格调清新典雅,仿佛预示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具有一股强劲的蓬勃向上之势。作者创作这幅作品是为了赠予毛泽东。
3、《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
《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是宋代画家冯大有创作的一幅中国古画,文物原属于故宫旧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材质为册、绢、设色,尺寸为23.8 x 25.1厘米。
图的作者冯大有(约十二世纪),是南宋吴门(今江苏苏州)人。他自号怡斋,画史记载他善于捕捉莲花风、晴、老、嫩不同的面貌,可说是画莲的能手。这件作品赋色典雅,用笔细腻,又能写尽莲塘在风中的景象,是冯大有仅存的作品,更是一件清丽宜人的杰作。
4、《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
《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是宋代画家佚名创作一幅绢本设色画。此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原载《烟云集绘册》(《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无款,签题黄居寀作。居寀为筌子。荷叶和莲蓬用粗笔勾描,蟹用细笔写之,笔法粗犷写实,设色鲜艳浓重。
5、《荷花鸳鸯图》
《荷花鸳鸯图》是明末清初书画家陈洪绶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为荷塘一角,芦苇丛生,清澈见底的水面上,一对鸳鸯相伴而游,在它们上面荷叶碧绿似伞,几朵红荷正绽吐芳菲。花鸟画法工整细致,虚实相合。
步骤如下:
1、先用浓淡不同的墨色把翠鸟的形态勾勒出来。嘴、眼、翅、尾墨色稍重,其他部位略浅。
2、嘴用稍重的墨色紧靠上线落墨,向脸部晕染,在鼻孔处再落墨,染出鼻孔;下嘴沿口缝线落墨,向下晕染,分出上下层次。用重墨勾画眼眶,用焦墨点睛,留有高光。用中墨分染头部、翅、尾。用淡墨染背部和翅拐处。
3、上嘴用淡花青色晕染,黑色中透着蓝色的感觉,下嘴从喉部向嘴尖用赭红色晕染。眼眶内用淡赭红色平涂。喉部和颈部白色羽毛用淡白粉晕染。耳羽晕染淡赭红色。胸、腹部由中间向体外用朱磦色或赭红色晕染,边缘接染淡白粉。头部、背部、翅部晕染淡汁绿色至翅尾接染淡花青色。
4、用淡头青色罩染头、背、翅、腰、上尾筒、尾。干后用淡二青色再分染。头部浅色斑点,用三青色点染。头部和背部可用汁绿(草绿)丝毛,翅膀和尾部用二青丝毛,花青加墨复勾羽轴和翅羽外轮廓。喉部和颈部白色羽毛用浓白粉丝毛。胸、腹部用赭色丝毛。脚爪按结构点立白粉,干后用淡赭色或朱磦色平涂,淡曙红色复勾。
资料扩展
翠鸟属:同义词 翠鸟(佛法僧目翠鸟科鸟类的统称)一般指翠鸟属
翠鸟属(学名:Alcedo)的鸟类,属中型水鸟。自额至枕蓝黑色,密杂以翠蓝横斑,背部辉翠蓝色,腹部栗棕色;头顶有浅色横斑;嘴和脚均赤红色。从远处看很象啄木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通称翠鸟。
食物以鱼类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共15种,48个亚种。中国有3种:斑头翠鸟、蓝耳翠鸟和普通翠鸟。最后一种常见,分布也广。
该属鸟类的特征是嘴粗直,长而坚,嘴脊圆形;鼻沟不著;翼尖长,第1片初级飞羽稍短,第 3、4片最长;尾短圆;体羽艳丽而具光辉,常有蓝或绿色。头大颈短,翼短圆,尾亦大都短小;嘴形长大而尖,嘴峰圆钝,脚甚短,趾细弱,第4趾与第3趾大部分并连,与第2趾仅基部并连。尾脂腺被(冉羽)。两侧存在乌喙骨,胸骨后缘有4个缺刻,胸骨柄单纯为外棘所成。
资料来源:
《黄筌画花鸟芙蓉、翠鸟图》以黄荃画册原尺寸大小绣制。翠鸟停立芦草,芙蓉盛开。绣法以长短针,依花叶不同翻转和色彩变化交替运针,达到十分逼真的效果。
精彩推荐
RECOMMEND
热门评论
TOP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