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的景色
No.01宏观调控的“后遗症”要体现在合力上,不一定只体现在各项政策上。
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是农民,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03号政策的效果是边际递减的,只有不断调整“药方”,才能有更好的疗效。
据《国家商报》报道,第一年,宏观政策备受关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和针对性,加强各项政策协调配合,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中国宏观政策调控空间有多大?今年减税降费的重点是什么?现行个税起征点还有提高的空间吗?围绕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
刘尚希是宏观经济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在他看来,现在宏观调控更多体现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但不是子弹有多少,而是要看政策效果。
刘尚希打了个比方。经济治理就像治疗病人。虽然要考虑有没有药,能不能开出药方,但最重要的是药方对控制病情是否有效,疗效是关键。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效果都存在边际递减。因此,应进一步创新相关宏观政策。
宏观调控要评估“疗效”
NBD: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5%左右。如何看待今年中国经济增长趋势?
刘尚希:与去年相比,今年的经济将明显好转。
我们应该看到,一方面,全球经济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通胀、衰退等风险依然存在。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已经深深嵌入全球化,必然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但是中国有一个超级大的市场,特别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确定性大大增强,经济也在不断复苏。从年初的一些先行指标来看,PMI指数明显好转。所以我觉得今年的经济形势比去年好很多,对此我应该有信心。
制造业繁荣持续上升。
NBD: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和针对性,加强各项政策协调配合,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你认为我们宏观政策调控的空间有多大?
刘尚希:目前宏观调控更多体现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但不是子弹有多少,而是要看政策效果。
经济治理就像治疗病人。虽然要考虑有没有药,能不能开出药方,但最重要的是药方对控制病情是否有效,疗效是关键。因此,应该从“疗效”的角度来评价宏观调控。如果疗效好,可以进一步增加力量。如果疗效不好,一定要找出问题,总结经验,说不定还会换药。
相关宏观政策要进一步创新,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有创新空间。这项政策的效果正在逐渐减弱。我觉得只有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药方”,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加强宏观政策的协调至关重要。
NBD: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要加强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提高效率。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精确而有力。你认为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效率」和「精准有力」?
刘尚希: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这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社会政策等各个方面,这对提高宏观调控的效果至关重要。
目前,当我们讨论一些m
“力度”要体现在合力上,不一定只体现在各项政策上。如果政策不协调,可能会形成合成谬误,甚至相互抵消。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来看,可能是在加力量,但整体效果并不好。因此,宏观政策的协调至关重要。
当然,除了宏观政策,各项改革也要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深化改革是提高宏观调控效果的前提,因为宏观调控一般是基于短期经济运行的政策措施,而深化改革往往是长期的制度安排。
从引导预期的角度来看,这种长期的制度安排更有利于稳定预期和改善预期。短期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是平滑经济波动,做一些抗风险的调整。因此,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短期政策措施和长期改革措施有机地协调和支持。这不仅可以提高宏观调控的效果,也为通过宏观调控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创造条件和提供更大空间。
就财政政策而言,要重视积极的财政政策,其前提是提高效率。如果效果不提,甚至下降,意义不大。
所以我觉得首先要评估财政政策的效果,看看这些年财政政策的效果如何。我们应该以科学和专业的精神来判断它。所以从逻辑上来说,应该说是提高效率加强实力,把效率放在第一位,然后在效率的基础上加强实力。这样,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在宏观政策中发挥更大、更有效的作用。
中国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在农民。
NBD:政府工作报告把“努力扩大内需”放在今年经济工作的首位,并提到要优先恢复和扩大消费。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从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角度,你认为现行个税起征点还有提高的空间吗?
刘尚希:个税起征点的问题要整体考虑。目前纳税的人少之又少,占劳动力不到10%。我觉得拿这几个人做文章有点偏颇。如果只是少数人扩大消费来扩大整个内需,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要从整体,从大多数人,尤其是农民来考虑。从户籍来看,农民占中国人口的50%以上。无论是农村的农民,还是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民工,收入水平都很低,收入水平低就意味着消费水平低,扩大内需很难。
从中长期来看,中央已经明确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战略,这不仅是从短期来看,也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战略重点是农民和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一方面,增加农民收入与提高农民能力和积累人力资本密切相关。我们不仅要注重提高这一代农民的技能,还要注重让他们的下一代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增强他们的人力资本积累,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这才是应有的战略内涵。
另一方面,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继续推进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新的消费场景。相比城市,农村的消费场景有很大的局限性。据统计,农民成为城市农民工,消费可以增加30%,成为真正的市民,消费可以增加30%。因此,农民市民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扩大消费、扩大内需的过程。从扩大内需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路径。
目前还是要积极想办法让一些微观政策和短期政策措施达到应有的效果。但要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让更多农民成为真正的市民。这不仅是人的现代化过程,也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实现供求良性循环的过程。
因此,当前要扩大消费,不能只着眼于短期措施,短期内很难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所以我觉得把短期问题纳入战略可能更重要,既兼顾了短期,又有助于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
中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
减税降费的关键是进一步完善现有政策。
NBD: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你觉得其中的深意是什么?
刘尚希:实行“两个毫不动摇”是中央的一贯方针。在当前经济复苏不稳定的情况下,如何调动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的积极性非常重要。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就业创新方面。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就是要稳定民营企业的信心,让他们敢投资、敢做、敢冒险,让他们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不断把中国的经济推向前进。
NBD:大多数私营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去年实施的退税政策大大缓解了中小企业遇到的困难。今年拟完善税费优惠政策。你认为今年减税降费政策的重点是什么?
刘尚希:减税降费的重点是进一步完善现有政策,比如去年出台的退税、减税、降费、缓税等各项措施。应该说,出台的措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减税降费规模创历史新高。
完善现有政策,具体来说,首先是阶段性的政策安排,重要的是要尽快明确即将到期是否继续,这对稳定预期非常重要。二是梳理去年出台的政策。条件成熟时应将临时性政策安排转化为制度性安排,有利于改善长期预期。
所以<爱尬聊_生活百科>,不要急于出台新政策。我们应该回过头来梳理现有政策,总结其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创新政策。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不是对立的概念。
NBD: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你主要关注哪些话题?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建议?
刘尚希:我最关心的是就业和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未来的主要经济形态,关系到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未来中国能否掌握世界的战略主动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整个数字化进程。
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迅速
数字化不仅是数字经济,也是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即数字中国。如果数字中国取得长足进步,意味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将大大增强。
工业革命的成果所形成的产业称为实体经济。数字技术和数字革命带来的数字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实体经济,潜力巨大,将是未来的增长点。工业化形成的实体经济是发展的基础,需要数字化转型,所以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关系其实就是发展的基础和发展的未来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传统实体经济和新实体经济的关系。
实体经济代表的是现有的发展基础,我们要夯实基础。但是,在未来,这些行业将被数字化。只有把它们完全数字化,深度数字化,才能真正提升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因此,数字经济
所以我建议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带动就业的杠杆效应。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近30%的新增就业岗位,而大部分新增就业岗位都与数字化密切相关。第三产业中,数字经济带来的就业岗位占60%。数字化正在颠覆经济组织,也在产生新的就业形式,甚至改变就业的定义。面对数字革命带来的就业革命,迫切需要突破传统的就业认知框架,加快就业促进政策的创新。
具体有三点: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吸纳青年就业;纳入数字经济,提高劳动参与率;提高数字素养和数字能力。
另一个建议是大力培育SaaS市场,帮助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是将SaaS服务业定位为新兴产业,改善营商环境。二是引导企业积极上云,提高SaaS应用的普及率。三是鼓励各类头部企业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帮助SaaS市场生态加速形成。
精彩推荐
RECOMMEND
热门评论
TOP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