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如何如何》系列短视频火了!这也要教 有人却说“太及时了”!?

完美搭档 浏览量:0 | 2023-02-21 13:25
+关注

如何坐高铁、如何去医院看病、如何办银行卡、如何开煤气灶……一位短视频博主将很多看似简单的生活常识拍成科普视频,在社交网络走红出圈。不少人抱着“这也要教”的心情点进去,却在评论区看到很多温暖有爱的点赞留言。有人说“因为真的有很多人没有坐过地铁,他们真的很怕露怯”,有人说“这个视频真的太及时了,我没有坐过高铁,但是下个月我要一个人回老家了”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图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第一次坐高铁,“通常售票处旁边就是取票机,有一些城市会分开”“一进来之后有一个安检的地方,把你身上所有的包、行李箱都放上去”;第一次自己去医院看病,“记得要拿上身份证、医保卡”“拿到药单之后不要直接去药房,要在附近找机器,先要交费”;入住酒店要知道,“水吧的茶包、咖啡、矿泉水是免费的”“小冰箱里要是有东西,那它们大概率都是要钱的”……《如何如何》系列短视频作品的内容,涵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没有“居高临下”式的说教,而是以“稍微年长”朋友的身份进行暖心分享,让原本看似有些琐碎的“生活常识”科普成为不少人眼中的“社会生存学”读本,博主也被网友戏称为“社会生存学顶流”。

不论是坐高铁、公交,还是吃一次烤肉、点一杯咖啡,对一些人来说早已司空见惯,但这些都不妨碍《如何如何》系列短视频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在视频的评论区,很多人惊讶地发现,自己习以为常的“日常”可能是另一些人还未经历的生活,自己下意识认为是生活“常识”的内容有的人可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掌握。“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生活在城市里,从小就有坐高铁和飞机的机会。”这些看上去“不用教”的知识技能科普之所以一点都不多余,是因为它们的出现帮助许多人免去了“第一次”的尴尬和困境、无助和迷茫。

其实,“知识爆炸”“信息爆炸”在迅速扩张认知边界的同时,也在某种意义上让人们的知识短板加速显露出来。一直在大城市生活学习的人,去到农村可能很难分清楚狗尾巴草和谷穗的区别;习惯了喝粥吃早茶,第一次吃四川火锅在选蘸料上可能会有些迷茫;从未出过国的人第一次坐上其他国家的高铁,也许会有些手足无措……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触及不到的事项,也正因如此,不论自己还是看到他人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类似微妙的瞬间时,不妨多一份坦然、多一份理解。就像《如何如何》系列短视频的作者所说的,“我的视频也许不能百分之百教会大家,但我想传递一个观念,遇到任何没接触过的事情都不要害怕”。

随着关注度越来越高,更多“过来人”加入到这场给屏幕对面的陌生人“传经送宝”的分享中来。“忘带身份证可以临时申请,上错车厢了也没关系,车厢都是互通的”“地铁不小心坐过站也没关系,下车去对面坐回去就好了,不会扣钱的”“很重要的一点是一个城市有多个站的,东南西北站一定要看清楚”“没关系,不用觉得自己没见识,都是这样过来的”……隔着屏幕的分享、顺着网线的安抚,弥合着信息的鸿沟,传递着社会的温情,也体现着互联网的价值和意义。

数据显示,截至2022<爱尬聊_头条百科>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4.4%,已实现“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通过互联网,偏远山区的孩子接受到便捷的数字教育,增长了见识、拓宽了眼界;脱贫地区的农户将特色农产品卖到了海外市场,日子越过越红火。日益提速的互联网发展背后,是对“人”的愈发关注。当经典图书《十万个为什么》转身拥有短视频生动的讲述和演绎,当退休教师杨维云奶奶在直播间笑盈盈地教成年人识字,当适老化改造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我们不难从中感受到“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这一信息化社会建设不变的价值旨归。

有人说,互联网像一片宽广的海洋,在潮起潮落之间将共同、丰富、醇厚的情感浸入人们的生活。在网上“冲浪”总会碰到风高浪急的情况,但冲浪者始终没有放弃对如何更好驾驭这片海域的思考和探索。这个开放性的问题或许没有唯一的答案,但让互联网在向上向善中“看到”更多人、“点亮”更多人,无疑是需要牢牢扣住的解题思路。

这正是:初出茅庐,“不会”无妨。“如何”“怎样”,都来帮忙。

(原标题:如何坐高铁、喝咖啡、住酒店……这些科普视频很温暖)

文章剩余50%

精彩推荐

RECOMMEND

热门评论

TOP COMMENTS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立即登录评论
分享到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