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有症状比例较大上海保卫战时期明显升高 为什么??

猎女心法 浏览量:0 | 2023-01-04 11:08
+关注

据人民网消息,2022年的最后一天是周六,陈二珍依然把时间花在工作上,查房、开会、给病人治病,直到2023年元旦零点。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和上海新冠肺炎治疗专家组成员,这位防疫老兵的注意力分为两部分。一方面,医院面对急剧增加的患者,整合资源,优化流程,不断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治疗效率;一方面是基层,指导社区医疗机构提高治疗水平,尽快有效干预,分类规范诊疗。双方目标一致:预防重疾!生与死!

如何优化流程?如何把重疾堵在基层?医疗最需要什么支持?12月31日深夜,陈二珍接受了大江东工作室的专访。

江东:瑞金医院目前急诊情况如何?新冠肺炎的患者比例是多少?重症和危重病人多吗?如何优化医院内部的治疗流程?

陈二珍:这几天我们医院的急诊量翻了一倍。日均800左右,现在达到了1600。然而,发热门诊的数量从每天600多个下降到100多个。我们在新冠肺炎设立了一个专门的门诊诊所,每天约有400人来此就诊。

600名急诊患者中80%与新冠肺炎有关;65岁以上的弱势人群占45%到50%,有肺炎的占50%左右。每天有100多辆救护车到达医院。每天重危患者占10%左右,多有基础疾病或老年人。

医院扩大了急诊科的容量,从原来的4个诊室扩大到8个诊室,并从其他科室抽调医护人员增援,特别是急诊抢救室。我们清空了新冠肺炎所有的传染病房大楼并治疗病人,包括重症监护室、亚重症监护室和普通病房。目前每天接诊患者80人左右,高峰时有100人左右。分级病房具有良好的分流功能,减少了急诊病人的滞留,使危重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

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筛查班,及时发现高危患者。对于重症和危重病例,按照第九版诊疗方案,从一般对症治疗到氧疗、抗病毒治疗、适当激素和器官功能监测、有条件俯卧位通气,全程治疗。

尽管服务量剧增,但救治工作仍在稳步、安全、有序进行。

江东:此前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重疾高峰已经慢慢出现。医疗机构应该如何做出调整来应对这种变化?

陈二珍:随着重症患者的增多,医疗机构最重要的是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是简化流程。以前的急诊,病人要预检,挂号,去门诊,医生还要再检查。结果出来后,他们会去诊所复查。审查结束后,医生会给他们开药,然后进行治疗。他们不得不排队好几次。

现在,我们在急诊科建立了疑似患者的筛查流程。预检时,患者一登记就开放所有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胸部CT、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蛋白等与新冠肺炎相关的必检项目,以便及时识别患者是否有基础疾病、肺炎、心脏损害等。我们会把结果分为基础疾病和非基础疾病;同时进行年龄分层,50岁以下、50岁至59岁、60岁至69岁、70岁至79岁、80岁以上。根据分类和分层,患者被判定为高危。

这些流程优化后,我们大大提高了效率。优化前,单日急诊1200例,患者要等3到4个小时才能完成治疗;优化后,即使急诊量上升到每天1600人次,也能在一两个小时内完成诊疗。

江东:

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早期识别和预警系统,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筛查能力。包括我和张文泓教授在内的新冠肺炎医疗专家组正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一系列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让基层医务人员掌握如何识别患者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如何进行早期规范治疗。

上海市政府非常重视社区一级的治疗能力建设,抗病毒药物已经广泛分发到社区,争取第一时间使用。这药越早用,效果越好。如果持续5天以上,药效就会降低。

社区医生可以及时对患者进行分类诊断,并及时进行有效干预。除了抗病毒药物,一些社区卫生中心还可以提供对症治疗,包括氧疗和激素使用,可以有效防止一些高危患者进展为重症,减轻二、三级医院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落实“预防重症,减少死亡”的目标。

有症状比例较大上海保卫战时期明显升高 为什么??

2022年4月6日,陈二珍在“四叶草”的庇护下接受大江东采访。顾海民摄

大江东:在新冠肺炎,许多不同部门的医生都在治疗的第一线。如何提高新冠肺炎“跨境”医务工作者的治疗能力?

陈二珍:目前医疗服务量剧增,相关专业医疗数量明显缺乏。另外,很多医护人员被感染,需要休息,需要调动更多的医护人员参与救治。经过三年的抗疫,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医学院,内科是基础,包括肺炎的诊断和治疗,大家都学过。

为救治新冠肺炎,呼吸科、急诊科、重症监护科、感染性疾病科等专业科室带领其他科室支援团队。

我们已经为其他科室的医务人员制定了培训计划,主要针对新冠肺炎感染诊疗的标准化流程。非专业科室的医护人员基本都能掌握,在专家组的指导下,能够胜任普通患者的诊疗工作。

而危重病人治疗仍然需要四个专科:急诊科、重症科、呼吸科、感染科。我们采取分类治疗,后援队负责普通患者的治疗。我们加强了质量控制。在治疗过程中,由多学科专家团队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可能转为重症的患者,并将其转移到专门科室或病房进行治疗,以避免观察和治疗不充分,努力降低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

江东:以前医生护士感染比较多。现在瑞金医院的医生护士复工情况如何?医务人员最需要什么?

陈二珍:12月中旬,很多医护人员被感染,很多人高烧、全身疼痛,有的还得了肺炎,影响了我们的战斗力。但是,医务人员的天职是治病救人。基本上都是一发烧就恢复工作。最困难的时候,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员都不值班。现在,只有四分之一的员工因感染没有返回工作岗位,返回率明显增加。但是人手还是紧张。所有医护人员都是“白加黑,5 2”,每天工作12个小时。

生命至上,职责所在,这是我们医务人员应该做的。我们也需要社会理解。医疗服务的数量正在增加。每个医生护士都超负荷工作,有时服务也不到位。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共同维护患者健康。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我们就一定会胜利。

江东:很多人胸闷气短,就去医院做CT。有必要吗?什么情况建议去医院?患者治愈后回家还需要戴口罩吗?“阳”,症状较少的老年人应该注意什么?

陈二珍:CT确实是影像学判断是否有肺炎的关键手段。从四型来看,轻度型没有气

高危患者必须接受CT筛查。比如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CT阳性的比例相对较高。请听医生的话。医生会判断你是否需要做CT。有的人长时间咳嗽后不发热、不咳嗽、不胸闷,但没有气短、白细胞等血常规,淋巴细胞无下降,血氧饱和度良好。<爱尬聊_健康养生>那就不需要CT了。盲目涌向医院,挤占医疗资源,会影响到真正需要治疗的人。

“杨康”人在家不需要戴口罩。但是,在人多的地方还是要穿。我看过一个海外的研究,样本超过80万人,二次感染率为2%到3%。这可能与两次感染的间隔时间和感染者的免疫功能有关。为了您的健康,请坚持“三件套”和“五更”。

生病但不是很有症状的老人要特别注意。老年人的活动性和反应能力都在下降,感染后的临床特点也不同于年轻人。肺炎可能有过,但只是昏昏欲睡,反应迟钝,行动不便。特别关注独居老人。血氧仪可以监测,但不是万能的。还要观察老人是否反应迟钝、神志不清,皮肤黏膜是否有变化,嘴唇和指甲是否有点发紫。如果伴有持续发热、咳嗽、胸痛,风险更大。应该去医院通过CT等检查肺部是否有炎症。

大江东:我很好奇。你被感染过吗?大上海保卫战期间,你参与了7个防空洞的建设。我们也采访了你主持医疗的收容所。我们发现感染者跳广场舞,唱歌,无症状感染者比例相当高。现在大家觉得有症状的人比例明显增加了。为什么?

陈二珍:新冠肺炎一般对人类易感,不同的人感染后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我已经被感染了,症状很轻微。我发烧38.5度,半天就好了。我没有头痛,也没有肌肉疼痛,可能跟我全程接种疫苗有关,也可能是遇到病毒载量少。

现在看来,真的和大上海保卫战时期不一样了。当时上海60多万感染者都是通过全核酸筛查出来的,其中很多是在避难所隔离的,很多是无症状的。现在疫情在上海传播很广,可能达到70%的人口,是当时的二三十倍以上。从绝对量上来说,一定是感觉有症状的人比较多。

对于这一波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需要通过数据统计进一步判断。

文章剩余50%

精彩推荐

RECOMMEND

热门评论

TOP COMMENTS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立即登录评论
分享到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