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牛喘月、吴下阿蒙、吴越同舟、吴带当风、 吴市吹箫、吴头楚尾、吴市之箫 、楚舞吴歌、悬首吴阙、蜀锦吴绫
吴牛喘月
读音:wú niú chuǎn yuè
释义: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臣犹见牛,见月而喘。”《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吴市吹箫
读音:wú shì chuī xiāo
释义:吴:古国名。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比喻在街头行乞。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箫,乞食于吴市。”
吴头楚尾
读音:wú tóu chǔ wěi
释义: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出处: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职方乘序》:吴头楚尾。’”
吴下阿蒙
读音:wú xià ā méng
释义: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吴越同舟
读音:wú yuè tóng zhōu
释义: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1、吴带当风
【拼音】: wú dài dāng fēng
【解释】: 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以之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2、吴牛喘月
【拼音】: wú niú chuǎn yuè
【解释】: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臣犹见牛,见月而喘。”《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3、吴市吹箫
【拼音】: wú shì chuī xiāo
【解释】: 吴:古国名。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比喻在街头行乞。
【出处】: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箫,乞食于吴市。”
4、吴头楚尾
【拼音】: wú tóu chǔ wěi
【解释】: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像首尾互相衔接。
【出处】: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职方乘序》:吴头楚尾。’”
5、吴下阿蒙
【拼音】: wú xià ā méng
【解释】: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出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汉贼不两立、汉官威仪、汉人煮箦、
1、汉贼不两立
读音:hàn zéi bù liǎng lì
解释:比喻有我无你。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白话释义:先帝担心汉贼势不两立,帝王之业不能偏安。
2、汉官威仪
读音:hàn guān wēi yí
解释:原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后常指汉族的统治制度。
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
白话释义:老吏流泪说:“没想到今天又见汉宫仪仗。’
3、汉人煮箦
读音:hàn rén zhǔ zé
解释:汉:汉中地区,在今陕西省。箦:席子,此指竹席子。汉中有个人把家里床上的竹席子当作竹笋来煮着吃。比喻仅靠肤浅的知识去生搬硬套而不认真学习真知的荒唐行为。
出处:《汉典》:汉人有适吴,吴人设笋,问是何物,语曰:“竹也!”归煮其床箦而不熟,乃谓其妻曰 :“吴人轣辘,欺我如此!”
白话释义:汉地有一个人到吴地去。吴地的人用竹笋来招待他。他不认识,问是什么东西,吴地人回答说:“这是竹子。”他觉得滋味不错,回家后便拿着床上的竹席去煮,却怎么也煮不烂。于是对他妻子说:“吴地人真狡诈啊,竟然这么欺骗我。”
精彩推荐
RECOMMEND
热门评论
TOP COMMENTS